课程模块细化的两个方法
作者介绍
段烨
鹰隼部落创始人
湛卢坊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副主编
杨雪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编写专家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
2018、2022中国培训“我有好课程”大赛冠军导师
01
运用结构模型细化模块
在长期辅导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模块细化这一环节容易出现几个问题。
第一,细化的小任务之间逻辑不清。通常大家的一级目录或者二级目录逻辑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再往下细分,逻辑就不清楚了,很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更像知识点的堆砌。
第二,任务分解不彻底。结构图的规划分解应该到知识点不能再分解为止。但是很多讲师在刚做这一部分的时候,分解层次较浅,给人内容不深入、专业性不强的感觉。
图 3–28所示的是某一课程中流失客户的维护步骤,但是在做课程开发的时候,课程开发者做到这一步就结束了。
图 3-28某课程的流失客户维护步骤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这门课程最关键的部分还没有呈现出来,学习者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做信息查询,如何回访客户,如何维护客户。通过跟这位老师沟通,我们了解到,其实在课程中,这些内容也是要给大家讲解的,每个步骤下面还有可细分的内容,但是在结构图上没有呈现出来,光看课程结构图会让人感觉课程不实用。如果不规划细致,讲师在讲课的时候也不清楚到底还要讲哪些方法。所以,结构图尽量要做得细致,知识点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这里重点说明一下,这三种常用的结构模型,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一门课程的结构图,可以使用一种结构模型,也可以用两种结构模型,还可以三种结构模型综合运用。
KAS模型是知识、态度和技能,对应着道—法—器,即道是知识和态度,法是具体的方法,器是具体的工具。
PRM模型中P问题和R原理、原因可以理解为道,M解决方案就包括了方法、工具和模型。
案例:7D结构的综合运用
图 3–29 三种模型的交叉运用
02
运用AI优化课程各模块
整理出来的知识点是比较散乱的,如何系统的呈现给学员,就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回到课题对应的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推进,按照一定的逻辑划分几个大的模块,比如:前、中、后;先外后内等,如下图五种逻辑类型。再把知识点放到对应的模块中。
- END -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