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三个思维
作者介绍
段烨
鹰隼部落创始人
湛卢坊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副主编
杨雪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编写专家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
2018、2022中国培训“我有好课程”大赛冠军导师
缺乏系统设计的三种表现
前面提到的培训中的常见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中,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而是盲目的拼凑。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教学设计最常用的三个思维:用户思维、系统思维和设计思维。这三个思维是连贯性的,相互关联的,而且是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图 7-1 教学设计的三个思维
1.用户思维的要求和体现
学习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习者掌握复杂学习内容的过程,外在表现是完成教学目标,内在表现可以看成是从信息和经验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如何将内外表现更好的统一,实现可视化、可量化的教学成果?
表7-1 课程开发十问自检表
以上问题都是“用户思维”的体现。答案越清楚,教学就越有底气,课程质量就越有保证。
2.系统思维的要求和体现
首先来看,什么系统思维?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我们问一下AI。
因此,对课程运用系统思维设计,能够让课程更容易理解,学员的参与感更强,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合课程开发的场景,系统思维就体现在对于课程进行全局性的整体思考和规划。包括课程开发的整个流程,具体到对某个知识点、案例和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
这种整体规划能够将课程整合成一个完整体系,使其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成为有机体。
系统思维可在课程开发的四种场景下体现:
第一,课程内容开发的流程完整性。从主题设计到结构设计,到内容开发,再到课程的材料及配套资料,整个流程是完整的。
第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匹配性。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包括知识类的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态度类的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技能类的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还包括重点内容采用的教学策略等。
第三,同一门课程的内容之间的连接性。包括课程内容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性—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性、案例之间的连接性、学习活动之间的连接性,以及知识点、案例、学习活动三者之间的连接性。
第四,不同课程之间的连接性。虽然不是同一门课程,但是可以通过连接形成系列课程,系列课程之间还有关联。
以上四种场景是课程系统设计的主要模式。最常用的是前三种,同一门课程形成整体系统。做到这点,就可以算是真正的精品课程。
如果做到了以上四种,就已经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系列课程了,做成为项目,可以发展成为品牌。
3.设计思维的要求和体现
设计思维是一种为寻求未来改进结果提供实用和富有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其以解决方案为基础,或者说是以解决方案为导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思维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它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整体性的、着重于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设计思维放在教学这个大场景下,可以理解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设计思维是课程开发最底层的思维,它让课程整体有设计感。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案例或学习活动,都应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从这个角度讲,设计思维和系统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称为系统设计。实际上,教学设计有时也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
用户思维、系统思维和设计思维是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在课程开发中是整体的综合性运用。
虽然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但是如果借用一些艺术化手法,也可以让课程更加精彩。
- END -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