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7S共创式教学
共创学习的“内部循环圈”
作者介绍
朱琳
建构主义7S共创式教学领衔导师
鹰隼部落负责人(总酋长)
CISPL美国注册高级职业培训师
湛卢坊教育科技高级培训师
2019、2020、2021三届“中国精品课程”大赛全国总冠军导师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员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在建构过程中,学员的认知结构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会经历三个过程:同化、顺应、平衡。
过程一: 同化
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学员在感受到刺激时,把信息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里强调结合在一起。
过程二: 顺应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员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说学员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这里强调发生改变。
案例:鱼牛的故事
鱼和青蛙一起住在池塘里,青蛙出去参观了大千世界,鱼只能待在水里。
青蛙回来后向鱼描述牛的特征,“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鱼在脑海中想象着牛的样子。
在故事中,鱼就像学员,青蛙便是老师,牛的形象则是老师要传授给学员的知识。在这里,鱼(学员)不具有对牛的任何认知和概念。当它在听青蛙(老师)讲述时,不能顺利地将这一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只能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自身出发,讲信息与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理解牛的形象,这就是同化的过程。
有一天,当牛出现在池塘边,青蛙带着鱼去观看,鱼就会发现,自己理解的牛和真正的牛不一样,是无法同化的,鱼开始重新建构一个正确的牛的形象,而此时,鱼便完成了一次顺应的过程。
皮亚杰说:“学习时首先发生的是同化,更深层次的学习应是顺应。”同化和顺应都是学习的必要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通过同化-顺应-同化-顺应……不断地循环往复,人的认知水平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过程三: 平衡
平衡是指学员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员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学习不是禁锢,而是启迪!
课堂不是教授,而是共创!
建构主义7S共创式教学
一起来共创高效课堂!
- END -
往期回顾
01 |
02 |